热门搜索:   英语  课程  MBA  管理  培训  平面设计  出国留学  电脑  教育  海外留学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页 » 新闻 » 留学出国 » 正文

英国高等名校“忧伤” 留学生数量首次下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6  浏览次数:192
核心提示:一方面,英国政府不断削减大学预算,希望大学自行解决部分经费,学校把解决资金的希望寄托在招收更多的海外学生、收取学费身上,

一方面,英国政府不断削减大学预算,希望大学自行解决部分经费,学校把解决资金的希望寄托在招收更多的海外学生、收取学费身上,而另一方面,为了控制移民人数、防止学生签证被滥用,政府又指责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措施不力,导致不少学生钻了签证的空子

英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凭借享誉全球高质量的教育水准,深厚的教育底蕴和优质的学习环境,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往深造。然而,近年来,英国大学的排名却令人担忧。同时,高昂的求学成本和不断收紧的移民政策,让不少海外留学生“望而却步”。根据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显示,英国大学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在过去的一年中下降了4595名,这是29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时,不少大学内“人满为患”,也成为了英国高校“甜蜜”的烦恼。

排名不抵老对手

每年5月,是“留英党”收到offer的高峰期,已经在英国读了预科的吴薇薇也是其中之一。成绩不错的她一连收到了包括杜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三所名校的offer。然而,要从中挑选一所符合自己定位,并且“性价比”较高的学校并不容易,学校声誉、地理位置、学费生活成本等,都是需要反复考量的。当然,“留英党”们首要盯牢的便是大学的排名。

“除了剑桥、牛津那几所响当当的名牌大学外,其他英国大学的排名每年几乎都会有变化,有些甚至下滑得很大。”吴薇薇通过社交工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她和这边的中国留学生们最近都非常“纠结”。

事实上,最近英国大学的排名不仅仅让学生焦心,更让不少英国教育界人士担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期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2014全球大学声誉排名(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结果显示,即便在英国一向被视为拥有最权威学术成就、最优秀人才储备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声誉也出现了下降,英国高校整体排名落后于它们的老对手——美国。

这项排名由来自133个国家的10536名资深专家学者票选得出。他们均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顶级学术机构。在这份最新的榜单上,美国的哈佛大学荣登榜首,麻省理工学院排在第二位,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三,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下滑到第四和第五位。

上榜的100所大学中,只有10所来自英国,这一数字比2011年的上榜学校数量下降了20%。这10所大学除牛津、剑桥之外,分别是伦敦帝国理工、伦敦政经、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商学院以及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而另一方面,美国大学却占据整个榜单一半席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编辑菲尔·巴提(Phil Baty)表示:“从2011年排名发布至今,英国已经有3所大学从全球100名榜单中消失,2012年谢菲尔德大学从排名中退出,2013年利兹大学紧随其后,今年布里斯托大学也没能幸免于难。”

这样的结果还引起了影子内阁大学部长利亚姆·伯恩(Liam Byrne)的担忧,他警告说:“英国的对手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抓紧赶上来,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整个国家大学的环境显得萎靡不振。”

留学成本高昂

“还没来英国之前,我畅想的生活是这样的:在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里上课,周末可以在优美寂静的郊外享受简·奥斯汀小说中的田园风情。”李蕊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耸耸肩,“实际到了英国才发现,周末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雅致,基本都是在华人餐厅中穿梭打杂,为了就是给那高昂的生活费减减压。”

李蕊婷申请的学校位于伦敦区,就读的专业又是商科,这意味着她不仅要承担相当高的生活成本,就连学费都很难申请到奖学金。

今年开始,英国各院校开始上涨学费,各个专业的涨幅从400英镑到800英镑不等。通常情况下,英国大学的平均学费为13000-15000英镑/年,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顶级名校的商科专业学费高达25000-30000英镑/年,工科和其他社科类专业的学费相对较低,但也需要22000英镑/年左右。

而除了学费外,英国的生活成本也是压在留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在英国的生活消费部分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险及个人消费。按照英国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伦敦区为800镑/月,非伦敦区为600镑/月。

因此,算上生活费用及日常开支,每个留英学生平均一年的学杂费接近50万人民币上下。而就读本科的学生三年下来有可能消费上百万人民币。

更耐人寻味的是,英国高昂的学费已经让英国本国人“望而却步”。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英国大学的学费上涨,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正在考虑到国外留学。

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教育情报服务中心通过调查得到了2630名英国人对于出国留学的看法,其中,大多数的被调查者为18-24岁的年轻人。37%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出国留学,而在去年,仅有20%的人有这种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教育的“死对头”美国是英国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国,有33%的受访者想要留学美国。而57%的学生表示,他们想要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正是英国大学学费的大幅上涨。

留学签证收紧

然而,即便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学费,英国的留学签证申请起来也并不容易。新上任英国移民官詹姆斯·布罗肯希尔(James Brokenshire)态度非常强硬,他警告称,那些不能确实审查学生身份是否真实的院校,可能会丧失它们的所谓“高度可信担保方”认证资格(highly trusted sponsors),未来甚至不能再招收海外学生。这对于以留学生学费收入为主的大学,尤其是英国的商学院担忧。

“高度可信担保方”认证对于英国高校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份认证名单中的学校才能够合法招收非欧盟的海外留学生。按照目前规定,一所院校的学生签证申请如果有20%被内政部拒绝,这所院校就丧失“高度可信担保方”认证资格。

然而,詹姆斯·布罗肯希尔认为,20%的比率太宽容,必须重新审议。在他看来,比率应该降低到10%,就是说,如果有关院校愿意收录的学生中,每10个签证申请中有一个被拒绝的话,该院校就丧失认证资格。

如果按照这一要求执行,那么很可能导致英国1700所可招收海外学生的院校中有105家丧失认证资格。一旦被吊销“高度可信担保方”认证资格,对学校的声誉是非常致命的。

2012年8月29日,伦敦都会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招收国际学生的“高度可信担保方”执照被英国边境署取消后,百余名中国留学生受到了较大影响,这对学校的声誉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留学生数量首次下降

在种种压力下,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英国大学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在过去的一年中下降了4595名,这是29年来的首次下降。

根据这份报告,在英国的海外留学生中,尤以南亚学生人数下降最为明显,最突出的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把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下降归因于英国自2012年9月以来的高等教育学费上涨。此外,在严格的4层签证制度下,海外学生面临关于他们的学习目的、工作能力,英文水平等的更加严格的质疑。

一方面,英国政府不断削减大学预算,希望大学自行解决部分经费,学校把解决资金的希望寄托在招收更多的海外学生、收取学费身上,而另一方面,为了控制移民人数、防止学生签证被滥用,政府又指责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措施不力,导致不少学生钻了签证的空子。而学校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经常是学费没赚到手,却搞得政府不满意威胁吊销执照,左右为难。

英国学院联盟(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秘书长萨莉·亨特(Sally Hunt)表示,严格的移民政策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尤其是在各国都在争相采取措施吸引留学生的时期。并且,英国对毕业后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的限制而失去了大量的国际学生,这会对大学和国家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中国学生贡献最大

即便是高昂的学费和严格的签证要求,都没有阻挡中国学生对留学英国的热情。在英国海外留学生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留英热情不降反增。

英国移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英国海外学生第一大来源国。目前在英中国留学生超过13万人,占留英海外生总数的25%以上;2013年赴英留学的中国新生同比增长5%;英国高教机构中的研究生中有近75%来自国外,中国留学生占其中的23%,2013年达2.83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9%。

根据一份“2014年英国留学申请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9月-2014年4月英国留学申请季期间,2014年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中,近六成是攻读硕士课程,其中商科最火爆。

曼切斯特商学院毕业生刘楷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英国的MBA课时比较紧凑,一般只需要一年就可以完成,这无疑降低了学习成本。”

报告也显示,2013年商科类专业仍然是中国学生留英的首选,其中金融专业最热门,占所有留英学生的22.4%,其次是会计、市场营销和管理类专业。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报告称,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附属学校每年接受25700名留学生,收取学费总额高达6.85亿英镑(合68.5亿元人民币),留学生中有40%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意味着每年68.5亿元人民币流入英国。这意味着私立学校从每位学生身上获得的收益超过5%至10%。

抱团风不利学业

中国学生为何偏爱英国留学?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的提问,刘楷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如果是MBA的话,这意味着你呆在英国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个月,尽管学费贵,但整体开销还是要比在其他国家两年来得便宜。其次,英国无论是教学还是社会风气依然偏传统,这让许多中国的家长还是比较放心的。”刘楷生告诉记者,他在英国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和中国同学在一起,在他乡的陌生感因此降低不少。

事实上,这种中国留学生“抱团”式的学习生活方式同样令人担忧。不少英国学校到中国招生往往会打出“我们学校中国留学生很多”的招牌,这导致不少学校出现了中国学生“人满为患”的场景。

据调查,2001年在谢菲尔德大学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有285名,每年稳步增加,2007年已增至733人,2/3为硕士生。此后,该大学招聘说汉语的员工,扩大在中国的中介网,每年招收的中国学生大幅上升,2010年后更是成倍增加。

目前,在谢菲尔德大学的中国学生有4163人,占全部外国学生(包括欧盟在内)的63%;占全校所有学生人数的18%,这意味着平均每五人中有一人是华人。

而在中国学生偏爱的商学院中,这种场景更为常见。以拉夫堡大学商学院为例,该商学院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中,有七成左右是中国学生。

然而,这样“人满为患”并不是好现象,刘楷生告诉记者,“在英国的留学生圈中,你会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太依赖‘国人圈’导致生活几乎不需要使用英语,上课时面对教授的问题也羞羞答答不愿意开口,英国人也很知趣,这样几次下来,无论是教授还是当地学生都不愿意与他交流,那么导致他更加依赖说普通话的‘国人圈’。”

刘楷生告诉记者,曼切斯特城里也有很多中国人,但他在曼大商学院读书时刻意地使自己的朋友圈多元化,而不是清一色的中国人。“即便时间不长,但几十万人民币的学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不想在英国留学就和在国内上个外教课程差不多。我知道真有中国学生到了英国一年多,连留学最基本的回报——英语可能都说不好。”

最终,刘楷生毕业后没有留在英国,而是回国工作。谈到这里,刘楷生有些无奈,“当初留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了,但毕业时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尝试了一把,发现英国工作实在太难找了。虽然曼切斯特商学院在英国的排名很不错,但不少企业还是偏向本地人,即便是华人也更愿意使用会说粤语的华人。”

既然难以留在当地发展,为何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前去学费高昂的英国留学呢?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认为,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她指出,中国的“教育竞赛”使得中考、高考的难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每年相当于一个香港人口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的无所适从,让不少中国家庭不惜巨资,希冀为子女的学业和工作找一条新路径,这无疑成为海外大学和留学中介的财富商机,成全了海外教育市场。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留下你的真实点评

 
 
 
资讯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主页 | 人才招聘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隐私 | 分站加盟 | 线下汇款 | 会员升级 | 网站地图 | 帮助手册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