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英语  课程  MBA  管理  培训  平面设计  出国留学  电脑  教育  海外留学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四川大学:生科院率先试点人才培养综合性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10  浏览次数:158
核心提示:作者:倪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四川大学生科院遴选优秀学生、打破教授铁饭碗修渠引活水 精心育好苗  试点学院
 

作者:倪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四川大学生科院遴选优秀学生、打破教授“铁饭碗”——

修渠引活水 精心育好苗 

  “试点学院,就是先行先试,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改革。”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肖智雄说,川大生科院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试点学院,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试点生命科学学院,大胆探索改革,是试点学院的使命。川大生科院究竟进行了哪些改革?怎么改?近日,记者走进川大生科院一探究竟。

  “好苗子,不能被扼杀”

  谢龑是川大生命科学专业大三学生,2011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生科院试验班学习。“试验班非常强调学习自主,同时对我们也有很高的要求。”谢龑说,这是他在试验班学习最大的感受。

  “我们班每年都要考核和答辩,要是不努力,随时可能被淘汰。”谢龑说,每年春季,学校都要对试验班的学生进行考核,只有阶段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养;同时,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通过申请、答辩、专家考核,合格者也可以进入生物科学试验班。

  川大生科院的改革,是从试验班学生的选拔开始的。肖智雄介绍,“通过申报材料审核、笔试和面试的试点学院考生,其高考成绩只要达到生源地一本线即可录取。”川大生科院这一特殊的招生简章,吸引部分高考生的注意力。而这只是该院试验班录取学生的一种方式。

  “好苗子,不能被扼杀。”肖智雄说。为此,川大生科院正在探索“二次选拔”,这是新生刚入校时在全校范围内的一次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选拔,只要对生命科学领域有特别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学院普通班学习,通过试验班考核的学生可以进入试验班学习。今年9月新生入学后,“二次选拔”将正式启动。

  “育好苗,还需要源头活水”

  川大生科院将“试验班”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从180分降到155分,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在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上,选用国际经典教材,实行全英文教学。

  肖智雄说,虽然学院在改革前,很多学科也要求实行双语教学,但由于国内教师的用语习惯,很多时候还是汉语教学。为了突破这个难题,2012年,川大生科院在全球引智,选聘中青年外籍教师,在学院推行全英文授课。目前,学院已经聘请了3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3门全英文课程。从教材选择到课堂模式上,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借力新引进的海外人才,推行更多学科的全英文授课改革。

  “第一年的时候,有50%的学生反映不适应,但是第二年,8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接受了。”该院特聘教授韩源平说,实行全英文授课后,学生更能够实现学术的国际接轨,更容易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著作。

  肖智雄曾就读于四川大学,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曾任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和医学系教授,是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拥有美国国籍的他已拿到中国“绿卡”。在试点学院院长选拔过程中,川大一方面严格遵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公开选聘院长,一方面打破关于国籍的惯例,选聘肖智雄担任院长。这在川大各学院院长中也是唯一的一个。

  “育好苗,还需要源头活水。”肖智雄说。为了引入“活水”育好苗,川大生科院把触角伸到了全球,截至目前,已引进了全职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人,青年千人计划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外籍教授4人。

  “在有限空间寻求最大效益”

  试点学院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在川大生科院,无论引进的人才是千人计划人选还是外籍教授,他们都不再有“铁饭碗”,而是与学校签订合同,全面实行聘任制。对于所有人员,进行五年一次评估,通过引入国际量化评估体系,对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再续签合同,考核不合格者予以低聘或解除合同,而目前已有1名引进人才从教授岗位低聘至副教授岗位。

  “感觉教学热情和科研热情被激发了。”韩源平说,新体制的考核要求很严,科研成果、教学成果都有硬性的要求,但这样的机制更能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和科研热情。

  “我们希望突破障碍,实现新老体制的合理流动。”肖智雄说,如何促进新老体制流动,激活学院发展,仍然是学院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另一方面的障碍,来源于学生培养体制的落后。肖智雄认为,在生物领域出一个像样的成果至少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分开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今,在学校整体探索本硕博连读的政策下,试点学院也在探索本硕博连读,希望通过“3+2+3”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真正能出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但目前由于名额有限,很多问题仍然难以突破。

  “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求改革的最大效益。”肖智雄说,试点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区”,从“特区”中找到可供普遍借鉴的经验,才是试点学院最大的意义所在。(见习记者 倪秀)

    《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10日第3版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留下你的真实点评

 
 
 
资讯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主页 | 人才招聘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隐私 | 分站加盟 | 线下汇款 | 会员升级 | 网站地图 | 帮助手册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