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质疑:表现好的孩子能有特权?
对于这样的个性班规,反对的家长质疑部分措施有失公平,认为表现好的孩子有特权,表现不好的孩子扣分,让孩子从小就充满了紧张的竞争感;还有人说:“这到底是在培养个性还是共性?”赞成的家长则认为,这份“公约”很接地气,“有一个他们能理解的奋斗目标,让他们明白做好与做不好是有区别的。”记者注意到,现场大多数家长持支持态度。
家长甘爷爷说,“班级公约”就是“班规”,“从我到儿子、到孙女,都经历过很多‘班级公约’,无非就是不准打架、不准说话之类,我觉得这份‘公约’很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举班牌,我孙女就跟我说,爷爷,举班牌的人是第一名,一定要高高举好,我觉得这除了给孩子一份荣誉感外,还能给孩子一份责任心。”
班主任回应:目的是调动学习积极性
制订这份“班级公约”的二(5)班班主任沈老师说,自己是这个学期才接手这个班。“这个班共有64名孩子,孩子们普遍聪明活泼,但组织纪律性不强。”她说,“所以我接手后就琢磨着怎么让孩子自觉遵守班级纪律。”于是就制订了一份长达6页纸的“班级公约”,发到家长QQ群里征求意见。现在,“班级公约”已经浓缩到一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