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重要的教育改革都需要合理合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思维,但也不能沉醉于空中楼阁,不接地气,使一线的教师和广大民众摸不着头脑。一味强调“想大事”“办大事”,而瞧不起扎扎实实做具体工作的做法,是极不负责的表现。比如,有教师问:“语文教学是大事吗?体育是大事吗?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本土文化已经缺失到消亡的程度是不是大事?”很明显,这些在许多教育管理者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的问题,却极有可能关乎中国未来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且可能引发大问题。
应该强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顶层的整体设计和宏观把握,不能使教育系统的常规管理长期处于“救火队”的状态。关键问题是,我们的顶层设计、宏观管理如何把握最基本的原则,如何使正确的设计和决定有效地、全方位地落地。从国家的层面要求提高教育质量,但如果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能激发全社会的自主学习需求,不能将正确的思想通过一本教材、一节课、一个活动、一次师生交流产生具体的影响,其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
不可否认,几十年来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形成了期盼和支撑教育综合改革的肥沃土壤。大家普遍遭遇的困境和问题是,许多微观的积极探索受制于中观(学校或地区)和宏观(国家与主管部门)层面的体制性障碍,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在语境、需求、行为方式、关注角度、努力方向等方面,都有明显的错位,致使许多看来理想、合理的改革探索无法操作和落实。可见,中国教育的综合改革需要兼顾顶层设计与底层关怀,注重适宜理论与基层实际的结合,将改革努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