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招聘会上,某集团在展位前展示薪资标准时,将应届生就读的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华北大电子科大等5个梯度,以本科生为例,普通院校毕业生起薪为5000元,之后每一级别增加1000元,给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开出9000元月薪,研究生每一个级别相差2000元底薪,这被不少大学生吐槽“歧视”太严重。
“唯学历”明码标价薪资等级,“出身决定命运”的“英雄论”令大多数普通院校的学生心碎了一地,“革命还未开始”就已输在起跑线上。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的束缚之下,名校已经是成功的化身,是成功的标签,只要进了名校,就意味着人生无忧,前途光明。所以,看“学历”等同于看“能力”的变相“歧视”,变成了“你懂的”的无形“潜规则”,企业带着有色眼镜只看“出处”,不看能力的“伯乐观”,使得“名校生”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拿着“百年名校”毕业证就等同于出入社会的高级“入场券”,成为广大“名校生”的“身份证”,“学历”就是“人品”、就是“素养”、就是“能力”。
究其原因,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论”在作怪,造就了“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的就业格局。在世俗观念中,“高级知识分子”永远处在社会顶层,“有文化”就等同于有地位、有能力、有素质,文化程度越高能力素质越强,越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一心一意考“名校”,将来才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而忽略了人的能力跟学历没有关系,使得“唯学历”观不断陷入“用人看长相”的怪圈。
诚然,学历对学生履职能力有一定影响,学生寒窗苦读几十年,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学习环境、教学对象影响下,对知识的付出不一样,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只不过人们选择相信“名校”所获取的这些信息就是远远高于“普通院校”,所以才会有前仆后继的学子选择“重点中学”、“国际学校”、“出国留学”等等。但其实,未必学历优异就是能力突出,乔布斯大学没有毕业却创造了“苹果”神话、比尔?盖茨大学辍学创造了“微软”成为了世界首富、华罗庚初中文化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学历只是个人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并不能证明一个人实质性的才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安邦之基,我们要破除“唯学历”的“伯乐观”,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人才评价选拔方式,推动社会价值体系多样化,重塑“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正确“用人观”,努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才是“以能力论英雄”的选贤任能之道。
挖学网 挖学信息平台 挖学网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