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如何进课堂进校园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公民意识教育?总的来说,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包括“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以及“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
“有关公民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等的理性认识;“通过公民的教育”就是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公共生活来获得公民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是指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有足够的能力真正履行公民的职责;“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即公民教育的对象不仅仅专指儿童,还应该包括所有成年人。
《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也就是说,公民意识、公共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参与,通过实践,在增长社会经验,尤其是公共生活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包括在参与中改变周围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创造比较好的公共生活。学校生活中就有公共生活的因子,师生应当创造、共建学校的公共生活。陶行知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带头敏于学校公共生活的构建,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中的平等与尊重,再如学校管理制度的民主、公平与正义等。公民意识教育要通过体验公民生活来完成。在班级和校园生活中,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过一种能够体现公民意识的生活的机会。比如,如果学校决定给一个学生处分,那么这个学生有权申辩,有权知道学校的决定是怎样做出的。还比如,在学生代表大会上,大会主席团和学校领导要当面回答学生代表的提问。学生通过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被监督的对象——这就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实践。
教学活动应体现民主,教师本人不搞“一言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此熏陶和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教师还要善于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公民生活”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公民生活。如,组织开展模拟村委会、县人大代表选举等,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公民的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更要充分运用社会实践这一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必需的活动载体。要与社区建立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活动,在实践中渗透公民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关爱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接触和了解社会,为社会奉献爱心。
挖学网 挖学信息平台 挖学网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