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我是一位中学教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也试着按专家说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可是这么一来,教室里乱哄哄的,根本没法掌控,课堂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我很苦恼,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到底该怎么上?
专家: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课堂存有困惑:既怕管得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怕管得少无法掌控课堂。其实,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对课堂精心设计、仔细揣摩。
明确目标,让学生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向。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心所欲。倘若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方向,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这种学习情境,既要与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密切相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还要顾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指导学法,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开展真正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验,传授给学生恰当实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有法可循,自然会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能否开展自主学习,往往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专断型”教师过于严格要求,学生往往容易选择完全服从于教师,缺乏自主性;“放任型”教师不管不顾,学生容易滋生不求进取的惰性思想,难以实现自主学习。只有“民主型”教师才会真正的信任尊重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既要学会“放”,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又要善于“抓”,充分重视课堂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方法等。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上好一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