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海政 李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城乡无差别办学 校际师资日趋均衡 择校生不享受指标生政策 从“强制”到“理智”,济南实现“零择校”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李艳)“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想办法托关系给孩子择附近的一所热点校。但今年济南提出‘零择校’政策后,这所学校扩大了学区范围,把我们小区也划进来了,孩子顺利入学,我做梦都会笑醒!”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天和园小区学生家长王女士说起孩子今年入学的事,激动不已。 济南市2014年启动免试就近入学后,今年又在招生政策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目标,给“择校热”现象画上了句号。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实行“零择校”,让孩子就近入学,降低了教育成本,也制止了招生中的“权力寻租”现象,保证了教育的起点公平,是改善教育生态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个都不让择,能实现吗?”济南“零择校”政策一出台,就有人担心和质疑。 据介绍,在办学条件上,济南近年累计投入36.05亿元,完成全市924所中小学标准化工程省级验收,实现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配备无差别。在师资配置上,近3年全市1148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全部进行了校际交流,2089名教师轮岗,校际师资日趋均衡。在教育管理上,济南通过名校托管、教育集团、城乡联盟等,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2014年,济南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仅占3.8%,10个区县中8个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 “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坚持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公信力,做好工作需要科学、扎实、公开、透明的机制保障。”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品木表示。济南在工作中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范围无缝隙覆盖,广泛公示学区,严禁违规跨区域、跨学区招生,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文化课考试,严禁招收艺体特长生。同时,通过公示“剩余学位”“入学条件量化赋分”等具体措施,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此外,作为缓解“择校热”的配套措施,济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将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60%以上的指标,平均分配到初中学校。2014年,济南的指标生分配比例达到了优质高中计划内招生人数的80%。今年这一分配数额基本保持不变,择校生则不能享受指标生政策。这一政策也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事实上,济南今年“零择校”政策的落实,还秒杀了不少“大班额”。甸柳第一小学原本是择校热点,班额也到了60多人。“零择校”后,每班人数没有超过50人。“原来挤占的功能室腾出来了,班额小了,‘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改革也能有效实施了。”甸柳第一小学校长杨兴永说。 原来一些生源外流、招生难的学校,“零择校”也保障了生源回流,校长办学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开始“回暖”。“‘零择校’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生源趋向均衡,倒逼行政部门和校长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张萍说。 “零择校”政策的落实,还减轻了校长的压力。过去一到招生季,热点学校的校长电话都不敢接,就怕有人找上门,左右为难。 “现在招生的阵线也不再拖那么长,招生工作早早结束,学校有更多精力研究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工作了。”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赵世强说。 “零择校”从“强制”到“理智”需要一个过程。调查显示,济南“零择校”政策出台后,许多家长纠结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相互攀比、盲目择校的现象不见了,变得更加务实平稳。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9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