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获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解码江西财经大学人才培养制胜秘诀 江西财经大学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自2010年始,江西财大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分别达到88.6%、90.1%、90.6%,用人单位对这所高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5.1%。江西财大以创业教育促进就业工作、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做法为破解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探出了一条新路。2012年7月17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西财经大学荣获“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理念:“三全”、“一擎四轮”的完美融合 江西财经大学在多年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全对象、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体系。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又构建出财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擎四轮汽车模型”,将校训精神“信敏廉毅”与“三创”(有创意,能创造,善创业)的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人才培育理念的创新。 “全对象”是指创业教育不能只对部分人开展,必须对所有的大学生开展,包括本科生、高职生和研究生;“全方位”是指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际体验等各方面全面展开;“全过程”是指创业教育不能只在某一学习阶段进行,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全”思想体系完成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创业教育需要‘三个有机结合’。第一,要把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实践‘信敏廉毅’校训有机结合起来,就是要形成具有‘信敏廉毅’素养的创业品格。第二,要将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就是要让学生有创业的知识和素养,使他们形成创业的知识体系。第三,要把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校党委书记廖进球说。 近年来,江西财经大学以“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人才标准改革为引领,以管理制度改革为保障,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构建了“一擎四轮”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擎四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该校“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江西财经大学以‘两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以改革发展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创业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目标”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具体概括为: 明确培育目标,构建理论模式。在多次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财经院校创业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定位为不仅要有“信敏廉毅”素质,还要有“三创”,即“有创意,能创造,善创业”,并构建了“一擎四轮”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引擎”——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四个轮子”——立德、益智、增能、笃行。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是:目标牵引,四轮驱动,有效制动,稳健运行。该模式提供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构筑资源平台,建立保障体系。建立了一个由创业教育实验班(每年招收若干个实验班每班50个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特色项目(20个)、创业教育网站(1个)、“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创业模拟实验室、创业孵化中心和青年创业园组成的多维教学资源平台,江西财经大学每年为全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投入上千万元,保障了培育体系的顺利实施。 创新运行机制,实现高效运行。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培育体系和“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运行机制。创业指导教师不仅有本校专职教师,还有学校聘请的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兼职教师,创业指导教师在学院层面上还有责任心强的MBA学员。该新型运行机制,使得培育体系得以高效运行。所谓“三个课堂联动”,即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所谓“三类实践互促”,即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践都协调安排,有序开展。 实验:创业型人才是这样孵化的 2009年,“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型人才‘两层次’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根据该项目,学校再次调整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优化创业教育课程、强化创业教育实践,形成“创业普及教育+创业精英教育”的“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为推进学校“创业型人才两层次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学校决定用三年时间实施“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重点打造包括“开设创业教育实验班”、“实施特色项目培育计划”、“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内的十大项目。 在创业教育实验班,学校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两名导师:一名学业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实践导师由学校聘请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指导学生的创业、实习、实训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导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等。实验班自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常规教学,第二段为灵活教学,主要开展专题讲座、读书工程、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等教学活动。 试验班按照“特色化管理、个性化培养、精英化教育、国际化视野”的办学思路,课程由五大模块构成。其中包括“创业学概论”、“国学思想与创业者修炼”、“创业营销专题”等十余门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模拟实践、孵化中心创业实践、服务性企业机构实践等创业实践课程。 江西财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则是创业型人才的练兵场。自2007年9月创建以来,创业孵化中心目前共有实体企业41家,模拟企业5家。实体公司开展的业务有6大类,分别是电脑组装、配件销售业务;广告、艺术设计业务;教育、管理培训;电子商务业务;校园文化活动推介业务;校园二手产品销售业务。模拟公司开展的业务有CI设计、模拟银行、外汇交易、会计咨询、旅游中介等行业。上千名大学生在孵化中心的企业中开展经济法知识、市场开拓、财务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学习实践,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已成为江西财经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新锐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一百万元,另有4家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50万元。这些在创业中心孵化出的“富翁”成为江财校园的传奇。5年来,从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去的企业共有6家,创业孵化中心入孵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600余万元,其中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900余万元。 2009年,江西财大创业团队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模拟创业精英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并摘得总决赛5个个人单项奖中的4项,同年还获得“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二等奖”。 成长:创业教育特色项目遍地开花 在“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机制的运作中,学校以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各个课堂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的重点,落实人才培养的基点。 在第一课堂突出课程实验,培养创业知识和技能。学校有针对性地在全校范围开设了与创业密切相关的7门应用性课程,即创业概论、创造学、小企业管理、创业营销、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融资、创业模拟与实践。要求在各专业必修课中,有实验的课程不少于5门,全校目前共有独立实验课程204门,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76门,占实验课总门数的86.3%。各学院深化同时教学方法改革,引进、创新、应用和推广了许多适合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工商管理学院普遍推广案例教学,法学院开展“双师教学”,经济学院开辟“江财经济网”网络教学等。 在第二课堂突出专业实训,提高创业素质和潜能。江财坚持24年举办学生学术节。大学生们在老师和企业的指导下,组建模拟公司,组织各种模拟实训活动。学校还积极组织各类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竞赛活动,鼓励科学研究,培养创业潜能。 在第三课堂突出综合实践,丰富创业经历和体验。学校对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对外进一步密切校企(县市)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创业桥梁。 为进一步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学校自2010年起用3年时间打造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各学院创造出的诸多鲜活的特色项目形成了学校“全员育人”的氛围。 凝练教学特色,狠抓教学质量,在2002年和2007年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江西财大蝉联优秀。 示范:“三植三自”、多维互动工作站、软件工厂诞生的奇迹 今年4月,在江西财大金融学院开展的创业模拟竞赛活动中,学生组建模拟公司20余家,开办银行、外汇交易所等模拟业务30余项,共有2000多人次参加。该院2012级金融学学生朱力说:“学校每年举办的学术节为期一个月,完全按市场真实状况模拟运转,这种商学互动的学术活动,使我们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无形中增强了动手创业能力。” 金融学院创业模拟竞赛活动是学院按照“三植三自”导学模式精心打造的的一项活动。“三植三自”导学模式的基本含义是:团队植于专业之中,自主组织;活动植于课程之中,自主学习;探究植于演练之中,自主创新。 同样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经济学院精心打造的人才培养特色项目——“多维互动工作站”。该工作站由学生综合训练工作室、师生互动工作室及校外合作工作室等6个工作室组成。每个工作室都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教学设备及大量的经济数量分析软件、经济管理案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账套,为学院教师与学生兴趣教学及学术探讨良性互动提供了交流平台。工作站本、硕、博协同,团队内外协同,分工协作,因材施教。学生在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在工作室里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不断紧跟经济学前沿理论,开拓思维、提炼想法、实验论证,并最终产出科研成果。在“多维互动工作站”的孵化下,仅去年一年,学院研究生就在著名权威刊物和权威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10篇;成功申报并立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5项;本科生完成国家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10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优胜奖、江西省二等奖;获得中华环保基金会资助项目1项…… 江西财经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工厂”特别受学生欢迎。它以培养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人才为目标,科技创新型企业化运作,以创新项目驱动,走自主立项、自筹经费、自我发展之路。同学们在不断的研发、应用及试错中,体验创新与创业,最终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手机软件工程师实训平台,冲击国家创新基金,带动团队迅速成长。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创新工作室构建了“生、师”合作学习与创新团队,并以项目驱动为教学策略,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联动,积极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的新路。成立三年来,学生在国内外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国际竞赛奖项13个、国内竞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65项、三等奖87项、优秀奖300余项,获奖人数超过450人次,获奖奖金累计已达100余万元。 与此同时,国贸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信息管理学院的“大作业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法学院的讲辩写练及硕本联动教学;统计学院的“一体两翼”做法;工商管理学院推进“一改二增三拓展”……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学院各显神通,奇迹在这里不断显现。 生态:收获创业型人才培养成效 为激发青年学生的创业理想和成才欲望,学校相继开办了“创业论坛”、“校友论坛”、“江西高端论坛”、“江西高管论坛”、“蛟桥论坛”、“经济论坛”、“博士论坛”等,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知名校友来校讲学,阐述经济管理理论和创业理论,介绍创业成就,交流创业经验,迄今已3000多场次,每次讲学都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刻下创业的烙印。 为营造创业氛围,学校引导企业和校友在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如用友奖学金、科瑞奖学金、强芳奖学金、秦荣生奖学金、兴业证券奖学金等,同学们通过获取奖学金,拉近了与成功创业者的距离。 为建设创业环境,学校引导校友和企业在校园内捐建校友馆、电影院、“崛起”雕塑、“闽发广场”、“音乐广场”、“晨读广场”、“思创港湾”、“语林广场”等,以《论语》和《滕王阁序》中的名言名句命名校内道路和人文景观。这些景点如春风化雨,突出了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导向。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习惯,学校以学年为时间单位,不断丰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1月开始筹备进行大学生科研专项课题招投标;3月举办创业论坛;4月为社团文化艺术节;5月是创业技能竞赛月;9月为大学生艺术节和爱校教育月;10月为校友论坛和体育竞赛;11月为校学术节;12月为综合素质特别是创业素质考评。全年不断线的创业教育活动浓郁了学校创业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习惯。 江西财经大学的就业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表彰,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学校先后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201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学校获“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江轩/撰稿) 《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21日第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