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敏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我们对中国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评论探讨,正是怀着长善救失的理想。从今天起,本报在评论版开设《第三只眼看教育》专栏,约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从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评论教育问题,希望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近期本报邀请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博士撰写专栏文章。汤敏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副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在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之余,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 ■汤敏 第三只眼看教育,看的应该是新角度、新领域、新方式 受中国教育报之邀,从今天起,我将不定期地写一专栏,谓之“第三只眼看教育”。 人们常说,马王爷有三只眼。可我这第三只眼,不是马王爷的那只眼,也不是市场上曾流行过的什么“第三只眼看中国”的那只眼,而是以一个“业余教育爱好者”的身份,从一个在校园中混了28年的学子角度,用一个前前后后当了7年教师的经验,抱着一个普通老百姓对教育的忧虑,来看教育。这就是我的第三只眼。 从这只眼望去,我国的教育正在危机中。这一危机,不再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够,也不在于那些危房陋舍,这些硬件方面的条件,已经越来越好,未来还会更好。 危机在于,我们的教育离市场的要求、离社会的需要、离迅速变化着的世界越来越远。今年如此大比例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一个警钟。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扩招,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欠佳。但是,今年并不是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年。今年的毕业生仅比去年多17万,但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远远超过这个数。尽管今年经济增长率在下滑,但就业市场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农民工还是短缺。从第三只眼的角度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大学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实际上,用不着第三只眼,就是普通的两只眼就可以看出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教育不公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方式落后的问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高考指挥棒问题,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优质师资不足的问题,优质学生大量外流的问题等等。 平心而论,教育界挨骂,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君不见,各国老百姓都在批评本国教育。两年前“中国虎妈”的故事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美国人担心,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让接受美式教育的孩子总是竞争不过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 对教育的压力更与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变化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呼啸而来,网络和一系列新技术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改变对人才的需求。教育,这个几千年来最传统、最保守的行业,也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冲击。从正能量的角度看,教育也正在孕育着一场革命。 在这个时候,用一些新的理念、用一些跨界的视角、用第三只眼来重新来审视教育,由一群身不在教育山中的人来评教育,没准能看出点破绽、看出点新机遇来。 尤其重要的是,用第三只眼看教育,不能只看到问题,最好能看出点门道,看出些新办法,看出些好主意来。哪怕是馊主意,也应该拿出来亮一亮。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人都知道。但你有更好的方式,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吗?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高考是公平之源,又是万恶之本,但你能拿出一个既能挑选出人才、又能让老百姓服气的比现在的高考更好的办法来吗?我们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方式,如“文革”中单位推荐上大学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由广大群众推选出来的人上大学,不是更民主,更好吗?可是结果还不如高考。 因此,第三只眼看教育,看的应该是新角度、新领域、新方式,最好能看出一些两只眼看不到,或没有引起足够注意的东西来。但这太难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比教育更能被所有人关注,更能让所有人都发表点意见的了。太阳底下无新事。在教育上,我们还能想出、说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呢? 但在中国教育报编辑们盛情的邀请下,在自己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的斗胆下,我硬着头皮,假装多了一只眼,来看教育,来谈教育,给教育界的朋友们多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 这权且算作开篇吧。 《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15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