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英语  课程  MBA  管理  培训  平面设计  出国留学  电脑  教育  海外留学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页 » 新闻 » 文体才艺 » 正文

发挥书法德美兼修的育人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次数:593
核心提示:作者:龚志民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五庄小学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墨品教育资源,开展硬笔、毛
 作者:龚志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五庄小学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墨品”教育资源,开展硬笔、毛笔书法进课堂活动,邀请当地书法名家进校园,营造了汉字书写教育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鲍效农 摄

上海市吴淞中学书法社团学生踊跃参与艺术实践。很多学生通过欣赏、临摹,在“临出形、创出神”的过程中,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之美。 作者系吴淞中学高三(2)班学生陈玥。

上海市吴淞中学书法社团学生踊跃参与艺术实践。很多学生通过欣赏、临摹,在“临出形、创出神”的过程中,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之美。 作者系吴淞中学高一(1)班学生任明喆。

书法是一种德育美育合一、体验体证合一的艺术。书法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道融于技的无言的德育浸润过程。长期系统的书法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性情,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人格。青少年学习书法,只有把前贤字迹视作其生命力、人格魅力的形象体现时,才会不断通过书法提升自己的人格层次,丰润自己的生命。

用笔:凝神才能挥毫如意

毛笔书法是“字无百日功”,见效缓慢。因为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不同,要让数百根细毫在纸上得心应手地形成合力,且能多姿多彩、变化万端,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硬笔书法主要涉及形体结构和章法的训练掌握问题,而毛笔书法的笔势、笔意、笔力则要复杂得多,更能对应体现出人格人情的丰富多彩性。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把书法的用笔与做人的人格统一起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笔谏”。杜甫说:“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强调心灵的正气,杜甫强调结体的挺拔无媚,本质上强调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要做到通篇字形笔意的协调统一,学生在处理一篇书法作品内部关系时必须通盘考虑,不可因一字之美而误全局,需要顾及奇正相生、浓淡干枯、上下钩连、左右映带的种种要求。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全帖28行,324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赋予了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

传统书法的用笔强调藏头护尾。书法用笔的这种要求并不是多余的,从技法上看,可以使笔力墨色厚重,去浮尚沉,寓巧于拙,涤去剑拔弩张之气,在平实平正中求变化。这种用笔方法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古典哲理。儒家讲中庸,不可锋芒毕露;道家讲阴阳平衡,一阴一阳谓之道;从技术上说,毛笔的回环往复,宛如在笔画的内部画太极阴阳鱼,从而达到内部阴阳兼备、外以圆润示人的艺术效果,如果学生循古法进行训练,自然慢慢就会体验到圆融处世、方正立身的做人道理。

结体:培养联想能力,涵育正气

由于汉字与自然、人情、物理天然地存在某种对应联想关系,汉字造型的一般结构是内圆外方、顶天立地。如果长期择优而习,反复地摹写,浸濡熏陶,化入心中,久而久之会增强学生的形体把握能力和联想能力,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净化心灵生态,涵育大气和正气。古人用矫若游龙、山川明月等种种物象来形容名家的笔势结体之美,可见汉字的结体与人情物理之间天然的内在联系。

要在方寸之纸上建立起大千物象的联想,必须要先胸列万川,扩展自己心灵的容量和做人的气度,而这些都是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必备要素。

习书如识人交友。多临百家碑帖,不但会增强对书法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前贤的墨迹常常无声地用厚重的历史和人格力量一点一滴地渗透正在发育的青春心灵,渐渐地化成骨、长成筋、涵育青春的智慧。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格、思维、胸怀的培养大有裨益。

书法的字形让自然万物之形、义、意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哲理联系,长期习练书法的学生,性格往往比同龄学生显得文静,且虑事周详、待人谦和,思考问题有条理。

任何艺术的结构,本质上都是作者无形心灵力量的有形再现。有意识、有目的地用书法来训练青少年人格的高雅、和谐、高品位审美情趣,是一项长期的、扎实的德智合一的工作。同时,华夏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的书法碑帖,为青少年个性化选择、多元化建构自己健康的心灵,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和多样选择性。

临碑帖:与前贤进行人格对话

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中选择性地学习、寻找生命的相互契合、与前贤进行人格对话,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手追神摹的人格渐修过程。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初学书法者往往会选择自己一见如故的碑帖来临摹,这种不自觉的选择本身就包含了人格的相互契合,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测试出一个人的审美倾向和性格特征。学生选择与自己人格相契合的碑帖入手,更容易缘书得法、缘书领悟人格力量,更容易从书法形体感悟背后的人文精神,从深层次体验道技相合的审美快感。

师生之间的心灵契合,是传承、感悟人文奥义的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某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的作品,只是慕名而学,那么顶多学到字形,很难心领神会,得其神髓,更不会有多大的人格熏陶变化作用。这与现代教育精神提倡的自主选择、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古往今来,行家论书无不联系书法家本人的学识、品行、道德文章来分析鉴赏,后世学者如欲深究其理,也必须研究法帖的时代和人物背景,了解其审美风尚和审美风格的成因,才能真正超越“写毛笔字”的境界,深入艺术与人格的法海,进而使书法成为终身的精神伴侣。

学练者因碑帖而触摸前贤的人格,日日修正、定型从而凝固自己的人格;对书法线条的学习过程,从心灵生态和人格德育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对自我人格的深入体验体认体证、对外来人格(前人优秀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选择接受及改造的过程。

溯源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演变

书法由篆、金文、隶、真、行、草逐渐发展而来,书体演变的本质是华夏民族各个时代的精神嬗变。遍观各个时期的名碑法帖,无不抽象浓缩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独有的风采。形象地说,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精神力量的演变史。学者博览碑帖,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潜移默化的欣赏和继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形象的书法艺术中变得不再抽象,人格力量不再空洞,一切都可以触摸、可以摹仿体验、可以实践继承,这是书法艺术进行人格教育的独特之处。

别的艺术门类,欣赏与实践大多是分离的,比如影视、小说、舞蹈,中国书画却是学、赏、练、用一体化,而且几乎是同步进行。每个历史时期的书法代表作给予人的美感和人格力量是大不一样的:大篆教人以敦厚、古拙,纯圆无方,那是一种外形圆转自如、内部精力弥满的力的运动;小篆开始精明干练,仍不失圆转内敛;隶书突破了圆与内敛,方圆并用,燕尾高翘;真书出现后,书法的笔画结体开始以方易圆,灵活多变的行草则是方圆并用,性情张扬,自由而不失法度。现代书法,则试图吸取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多种现代理念融入其中,抽象、具象,琳琅满目,充分展现出现代社会中的多元审美追求。

流动生命韵律,凝固生活体证

古语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把日记、作文、书法简单地看作一门功课或作业,更把学生的字迹、对日常生活的记载看作了解学生的最真实的原生态材料。

书法的构成要素不是通过数理方法排列组合,而是一种人格修养长久积淀后的瞬间迸发,妙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这正是书法艺术进行人格德育时区别于其他理性德育的独特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在技艺的训练中感悟形形色色的生命力量样态,择美、择善、择爱而从,在积柔成刚的涵育中养成落笔永恒的灵机和胸怀。青春的心灵生态实际上时刻处于变化之中,隐丑恶扬美善,止于至善,是德育的终极目的,书法的具体技法、学习过程,其实是一种道融于技的无言的德育辅助方法。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的学、练、赏以及人格形成之间是一种圆融互摄、由浅入深的关系,但由于今人训练的强度和书法视野、传统文化底蕴达不到较高的水准,所以理解鉴赏高层次、高水平书法作品也应纳入书法学习的范围。前贤是在临摹学习中学会欣赏的,今天的青少年更多的是在爱好欣赏中粗略地知其梗概。借助书法实践深入体验东方特有的美与力量,如想达到体认和体证的境界,还须下大功夫。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接受与创造并存的时期,以接受为主。接受什么,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会在以后的实践创造中不自觉地显现出来。德育美育正是如此:少小慕前贤,学方又学圆。十年墨池功,一竖自顶天。

(作者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作者:龚志民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6日第5版 版名:课程周刊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留下你的真实点评

 
 
 
资讯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主页 | 人才招聘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隐私 | 分站加盟 | 线下汇款 | 会员升级 | 网站地图 | 帮助手册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