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2014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5
日期:2014-07-10 14:14  点击:920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4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任何个体也无法脱离文化,个体总是需要认同某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个体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环抱着人迈向自己的未来,个体通过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所属文化圈的职责,并将自己所属文化发扬光大;任何文化选择并非轻松随意的,文化链条的断裂总是会带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失语。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大国文化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可忽略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重大文化战略问题。

  文化软实力是美国前国防部官员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即制度、价值观、文化和政策,实际上四者都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文化。约瑟夫·奈强调中国软实力的上升不是威胁,他不认为多数美国人会将中国不断上升的软实力视为一种威胁,“存在着中国软实力和美国软实力共同增长的可能性,它们不一定是对抗的”。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2.2011年1月17日一早开始,一则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播放。接下来4周,从每天早上6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20小时内,这则宣传片要每小时播放15次,总计播放8400次。

  据称,该宣传片在美国首播后,还要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地播放,旨在向全球展示真实的、充满积极活力的现代中国形象。

  从播出效果看,郎朗、袁隆平、杨利伟、姚明、邓亚萍等50位中国名人,以亲和、友好的笑容,展现了当代普通中国人的新风貌,折射出当代中国整体形象,获得不少美国观众好感,也引发西方媒体的关注。

  这是继商务部全球投放广告提升“中国制造”形象后,中国在公共外交领域的又一次大动作,显示当代中国对于提升国家形象的迫切愿望,也是提升软实力的迫切愿望。

  近年来,高层非常关注构建软实力,尤其是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后,软实力的构建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过落实到行动,动作一直不大。

  用国家形象片提升国家软实力,并非中国独创,全球早已有之,即便美日等国也非常重视,老布什甚至在美国的国家形象片中亲自出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推出国家形象片,就是在提升软实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指望短短数周的国家形象广告展示就立竿见影地改变西方人的某些成见,并不现实,但毕竟已有了好的开始,随着以后经年累月的投放和播出,宣传片不同程度影响不少西方人,应可期待。

  不过也要看到,国家形象改善、软实力提升,单靠一部宣传片、几个名人面孔,还势单力薄,难以实现。这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以多种方式共同推进,潜移默化才能达到目的。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在美播放,已为国人树立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面大旗,国内“各路诸侯”能否群起响应,能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中国软实力能否迅速提升的关键。

  3.2011年5月底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在中国上映。功夫熊猫“阿宝”重出江湖,既卖座又叫好,首个周末的票房收入就达到1.2亿元人民币,不仅超越了十几年前《狮子王》的票房,而且也会毫无悬念地打破3年前《功夫熊猫》在中国创下的1.8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片票房纪录。此外,中国也是该片海外市场首周末票房最高的国家。

  在一片叫好声中这部片子也遭遇了其他声音,有学者和网友表示该片是老美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称“千万不要让下一代的头脑被美国快餐麻痹!”并呼吁国人“罢看”。

  中国文化需要靠好莱坞来传递,我们是该抵制还是表示感谢?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有网友认为,把《功夫熊猫2》上升到文化侵略有些狭隘,“如果好莱坞确实征服了我们的心,最该探讨的是,为什么好莱坞这么容易征服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为何这么容易被征服?”

  13年前,迪士尼从中国民间传说的宝库中提取了《花木兰》,但片中的木兰与美国小妞无异,连她身后的山看上去都像是直接从哥伦比亚搬来的。到《功夫熊猫2》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带着东方韵味,小到一只碗上的图案,都被网友看出是来自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可以说,《功夫熊猫2》的成功绝非偶然,如果没有真功夫,在不可能有广电总局的政策保驾护航的情况下,只会一败涂地。

  在《阿凡达》上映后,张家界立刻就行动起来了,要把电影中张家界的外景地改名“哈利路亚山”,尽显文化上的自卑心态。《功夫熊猫2》的成功说明,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资源不是没有全球市场,而是我们缺乏开拓全球市场的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好莱坞大肆“借用”我们引以为荣的文化资源。这其实是一种警示。

  好莱坞推出《功夫熊猫》《功夫熊猫2》,只是再次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我国每年进口影片数以千部计,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正如前国新办主任赵启正所言,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这一席话一语中的。

  4.当原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将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和进口1架空客A380摆在同一位置时,流水线式大批量廉价成衣就成了中国时尚的一种痛;当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的帽子堂而皇之地扣上来,但属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还停留在襁褓阶段;当好莱坞新贵和英国王室都开始青睐VeraWang和JimmyChoo,却也始终墙外开花香在外,即使飘过来,也早变了味。

  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首次中国之行,并没有对任何“中国纪念品”产生兴趣,而是走进了上海襄阳路附近的一家小店,在4个保镖的簇拥下,挑选了4个A货手提包匆匆离开。中国并不缺少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更多的还是一种“东方化”的气质,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近几年把民族元素煽乎得热热闹闹的ShanghaiTang,在被瑞士历峰集团收购之后极力撇清与“本土”的关系,不厌其烦地向所有中国人宣传:我们是成功运用了中国元素的世界品牌。意思是喝了洋人的奶,就不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娃了。最初在香港人邓永锵手中的ShanghaiTang,卖的是真正的“土”货,包括毛主席头像和“文革”时期的蓝布衫,最终也只是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的高度,无法再往上拔。历峰给ShanghaiTang注入了国际营销的概念和设计,一下子就一飞冲天。

台湾品牌夏姿·陈悄悄地进驻了上海外滩9号,整个儿拿下了古色古香的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夏姿·陈品牌总监王陈彩霞说,“夏姿”二字来源于“华夏新姿”的寓意,这个看上去似乎土得掉渣的名字,用的也是仿中国古董提花布、绳股绣、织锦缎、双色缎,结合手绘、蕾丝、绣花、水晶装饰、毛料与斜纹绸,以较为宽松的H箱型线条和维多利亚式合身与中国服线条为主要轮廓,被国外媒体形容为《危险关系》与《花样年华》的结合体。这个1978年在台湾创立的高级时装品牌已于2001年在巴黎设立了专门店,曾被伦敦《金融时报》评为2004年度热门时尚品牌之一。而它最负盛名的特色竟然是棉袄,并且用的还是鲜艳惹眼的撞色调,有大派利市之意。初来乍到时,曾经令某些时尚人士大惊失色,但随即就受到台湾从上到下各界人士的青睐,一些名人政要的太太们,非夏姿·陈不穿,因为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5.李怀亮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文化贸易研究的他向记者展示了以下数据: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

  而且,中国对外演出长期以来都处于廉价交易的状态,一些艺术团出去演出一场的收入只有几百美金,最高几千美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杂技一直令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可是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年,几乎所有的对外杂技演出都由外国经纪人把持,中国提供的只是廉价劳动力。但是,“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30美元,是相当少”。与此对比强烈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出场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等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5000元,每次演出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前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早在2003年来中国时就曾表示,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

  “由于统计标准、统计体系的不一致,国内、国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有着不同的判断。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中,就把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一同列为了世界文化贸易五强国。”李怀亮介绍,如果把文化硬件产品也算入文化贸易范畴,那么中国确实是文化出口大国。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归纳的,中国人“制造了世界1/3的电脑,1/2的数码相机和DVD播放机,2/3的复印机”;加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60%的体育用品和占全球市场75%以上的礼品玩具,的确足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说法。

  6.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长今》的热播,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韩国只有4900万人口,却在海外有12个韩国文化院。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韩国成功地输出了自己的文化,拯救了韩国经济。为了塑造东亚大国形象,韩国新办的“世宗学院”将面向世界,尤其是向东亚民众免费教授韩国文字和文化,使得现有学习韩语的百万余人借“韩流”大潮迅速膨胀。

  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早在1985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推出日本文化。试图确立日本文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使亚洲国家在接受日本援助的同时,也接受日本文化。日本因为二战罪行,其国际形象一直不佳,为了塑造未来亲善的国家形象,同时为了同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相抗衡,日本政府计划在全球各地增设“日语学习中心”100所以上,学习中心的规模扩大近10倍,从而从文化深层次改善世界对日本的看法。据报道,2007年4月18日,日本政府“教育再生会议”在首相官邸举行了分科会议,与会者一致决定把“到2025年将在校留学生数量扩大至目前的10倍即100万人”这一目标写进5月的第二份报告中,说明日本致力于通过吸引世界而传播日本文化。

  如果问日语专业的外国学生有什么愿望,他们可能想要由一对可爱的卡通猫给自己上课,那就是HelloKitty和机器猫哆啦A梦。2008年5月,HelloKitty成为日本旅游大使。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务省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外交使节就任仪式”: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蓝色的机器猫哆啦A梦正式“接受”时任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任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卡通大使,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高日本对外形象的重任。

  印度在软件工业和区域特色文化方面已经拥有了世界性声誉,而其通过科技、军事、文化获得全球扩展的心思也不可不察。向世界推广印度文化时,印度采用的方式独具特色。比如,利用其早已形成的强大的通俗文化的魅力,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南亚次大陆、中东、东南亚乃至欧美一些国家。其中,宝莱坞是印度通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撒手锏”。因为宝莱坞电影通过艺术的方式诠释了印度文化中的包容、和解、宽容的精神,所以多年来,宝莱坞生产的电影、舞蹈、音乐在世界上已有相当大的影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披头士乐队”开始,英美娱乐界对印度音乐就赞赏有加。明星对印度文化的喜爱,反过来又影响到他们的作品和粉丝,以至于形成一种喜欢印度文化的社会氛围。另外,在传播软实力方面,印度重视和对方的情感交流。据悉,在阿富汗新政府成立的时候,印度外长出访阿富汗的专机中装满的不是食品、衣物,而是大量的宝莱坞影视光碟和音乐唱片,作为援助物资。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对方对印度文化的了解,也从而缓解了双方的文化冲突,加深了双方的情感交流。印度电视连续剧《每个婆婆都当过儿媳》在阿富汗播放时,甚至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

  7.在当今的国际较量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则不打自败,这是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学者对努力发展当今中国软实力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共同认识。

  此次研讨会指出,当下世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感知,仍然主要停留在中华民族悠久恢弘的传统文化上,而很多场合我们自己也是习惯于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

  国外有评论说,“假如中国一直都做类似杂技、书法、太极拳之类的表演——这当然都是非常好的东西,人们很喜欢,可是,把这么有意思的、全面的、复杂的中国,就用杂技和书法来解释是很可笑的”。

  而国内一些地方在展示本国文化时,仍然习惯于“选用那些老掉牙的戏剧、文打武斗的功夫和平淡无奇的茶叶,他们还未意识到如何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的文化先锋”。

  实际上,人们更应该看到以简单方式让世人了解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重要性。在现代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不能仅靠既存的传统,而必须创造传统的新生,否则,只会引来世人以“窥奇式的心态”看待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发展,而这显然是可笑的。

  人们可以认同蓝皮书观点:“中国要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多谈谈国家的创新、不断涌现的新思想以及应对诸多问题的新举措,这样,效果要比古老传统好得多”。

  8.近年来,许多国家出现的“汉语热”,就是对这一神秘文化追崇心理的外化。眼下,“Peacefulrise”(和平崛起)、“Harmoniousworld”(和谐世界)等与中国有关的新词汇简直成了国际政治的流行语。

  对美国的学生来说,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都广受欢迎。

  在俄罗斯,中国武术备受青睐。民众很爱看中国的功夫片,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在俄罗斯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中医、中国茶等中华文化瑰宝也正成为俄罗斯上层社会的时尚。

  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对日本在经济上的依赖要远远大于中国,日本的汽车、电器等已经深入阿拉伯千家万户,但阿拉伯人仍对日本人缺乏像对中国人那样的好感,更看重中国的外交和文化。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通过对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和经济建设的无偿支援,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在稍上点年纪的阿拉伯人中,没有人不知道毛泽东,阿语版的《毛泽东选集》也是当地销量最大的中国书籍。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根基,否则,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实力(硬实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强有力的支撑,文化的软力量不仅会失去彰显的平台,而且文化本身也会面临衰微的困境。

现在,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遍关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正因为此,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才有了文化的话语权,有了相对平等的谈判条件与相互磋商的议价能力,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与其他认同不尽一致的地方是,文化的认同实际上具有一种“反向认同”特征。人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种文化感兴趣,人们感兴趣的文化往往是那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文化。人们在确认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之后,反过来才会对其文化的价值产生认同。以《文明的冲突》而闻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强调,硬实力决定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物质上的成功会使文化和意识形态更具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上的失败则必然导致文化的自我怀疑和认同危机。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归纳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指出构建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2.结合“给定资料8”,谈谈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要求:分析合理,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10分)

  (二)“给定资料6”中介绍了东亚其他国家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做法,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简要说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准确、简明、有条理,内容具体,表述清晰。400字左右。

  (三)“给定资料4”中提到“中国并不缺少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更多的还是一种‘东方化’的气质,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的看法,并分析指出如何才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国内一些地方在展示本国文化时,仍然习惯于‘选用那些老掉牙的戏剧、文打武斗的功夫和平淡无奇的茶叶,他们还未意识到如何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的文化先锋’。”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一)答案提示

  1.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推介仍处于“原生态”阶段,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在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的尴尬;关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构建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加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缓解因为不同文化所造成的文化误会甚至冲突,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有利于展示新时代新发展的中国国家面貌,提升我国国家形象;有利于为中国硬实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增强民族凝聚力。

  2.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而经济则是文化发展所依托的基础。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植根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脱离了社会经济基础的文化就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社会经济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础支柱,没有了经济发展作为倚靠的文化就会失去彰显其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平台,面临日益式微的窘境。而经济的发展成果和成就则会促进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因为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文化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进而获得认同。即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上的成功会使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上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文化危机和质疑。

  (二)答案提示

  韩国的做法: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并制定“两个五”计划;颁布与振兴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对于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专项拨款,同时创办“世宗学院”免费教授韩国文字和文化。

  日本的做法:确立以推介日本文化为目的的文化立国战略;在全球各地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扩大留日学生数量;利用日本动漫卡通形象的世界影响力宣传和推介日本文化,提升国家形象。

  印度的做法:输出宝莱坞生产的电影、舞蹈、音乐等文化产品来宣传和诠释印度文化,同时重视与印度文化输入国的情感交流,缓解双方文化冲突。

  这些对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启示: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放到战略的高度,从思想层面树立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的理念,从法律法规层面予以保障,从经济层面予以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继续提升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提升文化演出、图书出版等对外文化输出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含量,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三)答案提示

  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指要掌握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素,一个国家只有立足于本国的民族文化,保持本国的民族特色,才可能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走向世界。

  如何在对外文化的传播和交往中既体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精神又符合全世界的视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所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破解点在于:首先,要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展示,更要着眼于精神演绎;其次,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和全球视角的共同点,即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中确保本国文化的民族性和其他文化的共鸣性,消除文化障碍;最后,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四)参考范文

  文化逆差破题需先练内功、吐故纳新

  当《阿凡达》《哈利·波特》《大长今》、蜡笔小新、奥特曼……这些特征鲜明的文化产品席卷我们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这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却正遭遇着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图书进出口贸易比约为10∶1,对外演出长期处于廉价交易状态,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推介和创新的差距更是不容轻视。当看到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筹划10年专门研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喜好,而我们仍然习惯于选用那些老掉牙的戏剧、文打武斗的功夫和平淡无奇的茶叶展示本国文化时,或许我们才能明白为何我们的文化产品仅仅能形成短时间内的“热”却不能形成广范围的“流”或“潮”。

  如何走出文化大国“文化赤字”的尴尬境地,如何将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是处于新时期新阶段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扭转文化逆差需先练内功。必须遵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来促进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积极扶持优秀的文化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推动品牌化进程。在以往的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多半是“送”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相较于日本等国对外文化输出过程中企业作为主力,我们主要依靠的却是非营利的事业性文化交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对外文化输出产品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化,缺乏对内容的挖掘和拓展。

  扭转文化逆差更需要吐故纳新。我们的文化企业要善于探究本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延伸和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躲在故纸推里说故事。在进行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过程中,加大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国际市场制作富有中国特色元素且符合世界品味的文化产品,不应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国内受众范围,应着眼于全球消费者的欣赏视角,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相关产业的经验,更广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正如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资源的成功运用,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同全球性视点进行完美对接。如何在世界文化范围的共性框架下凸显中国文化的个性和时代性,也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

 从拥有资源到形成生产力,到形成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中国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度不高,而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建立起来的时尚文化,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及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和全球营销方式,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同时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输出和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突破瓶颈,需要我们进行文化传播理念的革新和创造,需要我们领悟文化精神内涵和实质,更需要我们放眼全球积极探寻文化共通性和共鸣性,消除文化障碍和隔阂。

  或许正如人大代表赵启正委员所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和传播之路在于苦练内功、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才会焕发中国文化的青春和活力,扩大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14:2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