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十项实践(2)
日期:2014-11-20 08:56  点击:209
  三 和任何流程相关的行为要符合人性本源的简约思维

再过三年我将迈入不惑的年龄段了,到这个年龄段我无奈地发现,人之初的本性除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外,日常行为都是由怕麻烦、贪便宜这些本性所驱动,不同的人最终取得不同的成就就是和自我抗争的结果导致。所以我理解了西方宗教宣扬的人的原罪理论。上次和一个客户交流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某保险公司巨资推广移动端投保效果不佳,走马换将来了一个互联网圈子的牛人,他只用了百分之一的预算投入达到了原计划100倍的效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原来用户在移动端上需要8步才能完成的交易缩减到2步,这样神奇的达到了100倍销售额的效果。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利用了人性懒惰的原罪,让流程简单化。所以我们无论对内对外的流程,包括内部系统的使用和外部产品的体验都要符合简约思维 ,让使用者简单,这是符合人性的根性的。

四 开展任何新业务要遵循产品设计的迭代思维模型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苏州公司呆的时间比较久,当时大概20多人的团队来推广。我们真正意义上做的第一个产品IQM。苏州的团队很努力,产品我觉得也不错,但就是没有愿意付费的用户。在我最困惑的时候,风行的总裁唐总推荐我看一本书,书名《精益创业》,作者是Eric Rise。说实话第一遍我没太看懂,我就放下了。大概过了三个月后,由于某些事情的触发我又一次拿起了这本书,这次算是看懂了。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产品开发的所有的认知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基本模型是先锁定目标客户-提供最简化解决方案和模型-反复修改-产品迭代-小范围内获得核心认知-大规模的高速增长。看懂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当时苏州我们的困境和原因。明确了以后我们无论拓展任何新业务必须遵循这个迭代模型。看懂这本书和理解这个模型对我个人受益匪浅,我也希望所有从事产品开发的同事能够受益。

五 内部组织结构要兼顾社会化思维

十二年前系统地开始学习管理的时候接触了一门课程叫组织行为学,里面提出了一个观点,企业内部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企业内小群体)两种组织形态。 正式组织由组织架构决定,而非正式组织由社会化关系决定。这个话题是个蛮复杂的话题,我们来聚焦一下内部群组的概念。由两个重要因素促成了我关注内部群组:第一个因素是我们的业务变化性很强加创业阶段的人员规模限制,难以形成非常细致化的分工,这就需要每个人适应多种角色,可以这么说不愿意接受多角色和多岗位的员工是不符合我们用人标准和价值观的;第二个因素是频繁的跨部门配合导致传统的对人负责的组织架构很难配合我们的业务,我们必须在保证只有三层的扁平化结构下面具备很强的灵活性。要解决以上问题的话我们就要利用好社会化关系投影到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将之引导为我们企业的内部群组。我们是做互联网网络服务出身,我们跟要倡导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即每个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地位是由他的连接数决定,也就是被需求的请求数,不被大家需要,无法和别人建立有价值连接的会被自然淘汰。我们的企业结构由组织结构决定的少数动力节点外,通过群组我们形成更多地动力节点。公司变成一个平台,每个员工都可以是导演和主演,只要你能充分调动人和资源,创造价值和传播正能量,你就能走到平台中央。

六 营销活动要具备基于社会关系的传播思维

我工作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从事B2B领域的营销及管理工作,去年经过实践的认知让我看到了营销模式的几个变化:电话营销的效率变差了,邮件营销EDM的作用基本上快接近无效了,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推广性价比已经变得比较低了。由于社会化媒体的流行,基于口碑的营销模式变得更强了(如泰囧的营销),基于小规模社交(公司搭台,客户唱戏)聚会的线下沙龙等活动的效果变好了,基于社会关系的链条式客户推荐模式变得更有效了。我想这个原因是微信这样的自媒体的流行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在接下来营销团队的搭建及相关营销工作的组织都要适应,逐渐向更有效地方式过渡。这个话题希望能和营销体系的所有人深入讨论,并希望我们企业微信公众号能尽快搭建起来,并展开实践来验证我们的认知。


挖学信息平台      挖学网络学院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3 12:0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