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步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人的劳动方式已从手工制作进入到了生产自动化的时代。生产线上的劳动者不再需要了解手工制作时期完整的流程,作为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便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而不必调动他的完整的感官创造力。马克思认为,“所谓完整的人就是人在劳动实践中,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等在内的全面地方式,实现对自己全面本质的占有。”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整个劳动过程带来的创造的自由和收获的快感,体会职业的人文价值和审美感受。然而,生产流程上的工人只是完成一个步骤一个环节,体会不到整个完整劳动所带来的体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今天,中国的原创却十分缺乏,山寨、仿制大行其道。不得不说,职业美学教育的缺乏是原因之一。流水线上的劳动者似乎只需要掌握单一技能进行重复的工作,渴望交流和从劳动成果中得到满足的情感难以释放,职业的倦怠和精神的压力容易使人心理失衡,也就难有创造力了。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交流沟通,单一面貌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曾经的王者诺基亚在竞争中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统手机几乎完全占领市场的情况下,对顾客的需求判断盲目乐观,他们曾经认为技术的领先可以使其立于不败之地。但事实是市场被更注重美学感受和人性化需求的苹果、三星所逐步占有。技术革命让我们追求新的美学价值和定义,技术不应成为传统美学的阻碍,而应是职业美学的延伸。现代职业审美教育需要灵活的跨越物质和精神的美学,这样我们才能拨开云雾探寻更为本质的职业美学标准。同时应该探索尽可能完整的职业流程体验,将职业的发展过程和技术演变都贯穿到教学中,让职业教育融入历史文化的熏陶。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学习到传统技艺和前人的智慧,使从业者对职业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体验职业美学的快乐。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马克思不是把美看成认识的对象,(自然和艺术)而是主要地把它看作实践的对象;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或‘人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
匠心之美:职业审美教育的作用
日期:2014-12-16 14:04 点击: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