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留学大众化实为教育外包
日期:2013-07-17 13:53  点击:401
 

作者:俞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的高考状元较少直接选择在境内就业或创业,出国深造的占比高达60%,学成归国者寥寥。中国校友会网日前发布的这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就此敲响人才流失的警钟。

  人才问题因为涉及国家兴盛,普遍被世界各国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且关注点更多聚焦于拔尖人才或创新人才。显然,高考状元并不等同于拔尖人才或创新人才。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大都无法达到社会预期,教育投资回报率欠佳,甚而七成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此外,对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的诟病此起彼伏。

  高考状元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名副其实以谢天下,这只是社会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期待,毕竟高考状元仅为小众群体。值得警觉的倒是当下的留学大众化趋向。去年4月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题为“中国人锁定国外大学”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人已成英语国家的最大国际生源,形成年产值25亿美元的产业。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去年11月13日公布的《2012年度国门开放报告》表明,中国大陆连续三年成为留美国际学生第一大来源地,2011—2012学年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5.4%,且逐年递增。报告同时发现,中国赴美留学呈现低龄化与低学历化走向。推动此走向的不乏大批弃高考而意在攻克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获得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A-Level)的高中生。

  为何放弃国内求学而投奔他国?去年4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高中生留学意愿及生活意识比较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70.1%的中国高中生对出国留学感兴趣,79.9%的中国父母赞成孩子出国留学,77.6%的中国高中生出国旨在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该比例远超韩国(39.1%)、美国(37.9%)和日本(16.8%)。如果中国本土教育不足以使留学作为一种补充,而被视为一种修正抑或一种颠覆,那么,滚滚留学潮实则是因惧怕本土教育而涌动的一场大逃亡。“走得出去,但不是为了逃避;回得来,但留学不至流于虚妄。如此,这个国家的经络,方算是顺了。”《中国青年报》发出如此叹息。

  能在走得出去与回得来之间游刃有余,留学便实至名归。百年前的胡敦复堪当楷模。经两江总督端方在江南学府层层选拔,复旦肄业生胡敦复考取官派留美名额。1907年9月,胡敦复入康奈尔大学专攻数学,两年后获学士学位。此际,恰逢清廷为庚款生设置游美学务处肄业馆,“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胡敦复便毅然回国肩负游美学务处肄业馆教务提调之重任。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胡敦复在游美学务处遴选庚款生直接赴美留学,仅三批共180人,日后绝大多数成为国家栋梁,其中不乏梅贻琦、竺可桢、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大师。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立与自达,这何尝不是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教育发展之圭臬?留学生衣锦还乡报效祖国,这固然能遏制人才流失,但本土教育的造血功能依然乏力,毕竟一国人才之培养不可全然外包。留学大众化现象实为教育外包,追问的正是本土教育对民族自尊自强自主自觉的坚守与弘扬。(俞可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12日第3版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05:5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