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培养战士的中式教育:没有快乐童年,只有孩子在改变的命运
日期:2020-09-01 09:56  点击:1239
 应试教育与快乐教育,刻板教育与灵活教育,中式教育在十年间不断被拿来与西式教育对比,几乎被比成了典型的负面案例,成为一种抹杀天性与创造力的代名词。

随着国际留学在民间大行其道,中国人自己也开始对此深信不疑,中产以上家庭开始千方百计送孩子出国留学,帮孩子移民、换国籍。

但这个美好的神话被20年的一场疫情冲了个粉碎,开新冠Party,违逆专家的保命建议日游夜店、海滩,最终死在医院里的那些反智愚蠢的年轻人,排着长队领救济食物、端着枪走在游行里的无望愤懑的年轻人,不关心时政与未来,沉浸在成瘾事物里的年轻人……

快乐教育的终点摆在世人面前,打破了中国家长的美梦,他们开始意识到,快乐教育教出的不是优质青年,而是一群自我放任的可悲者。

刻板压抑的中式教育虽然苦闷,但能教会人怎样在灾难中生存,怎样在困境中寻找机遇。这种普遍的误判背后,是人对西式教育的大误解。

西方教育的本质与快乐教育的真容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快乐教育的理解,多年停留在口水文里,同类人群倾诉人生苦逼时的感同身受,别人子女出国改变命运的传说,一套套激发智力与创造力的宣传热点,都龙卷风一样席卷,模糊了西方教育的本质。

与中国的公立教育制度不同,西方的教育是分层的,一层是公立学校,一层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提倡快乐教育,授课节奏相当松散,高等私立学校则比应试教育更应试教育,花费上天,占据最顶尖的教学资源。

真正的西方精英都汇聚在私立学校里,而公立学校属于中下层,代表着低效、教学质量差、负担不起昂贵的精英教育学费。

一位中国金领阶层的家长曾现身说法,解释了自己被快乐教育欺骗的过程。

因为自己的学习生涯苦闷,工作后的回报也不如预期,这位家长被国内盛行的留学热冲昏了头脑,产生了一种几乎谄媚的西方教育崇拜。于是她在孩子小学四年级时匆匆将他送出国留学了,但真实的西方教育很快将她的精英梦与美好向往按在地上摩擦。

西方的教学安排很轻松,大量的戏剧、交际、园艺、舞蹈等课程看起来丰富多彩,但当孩子回国过节时,这位母亲却发现孩子出现了诸多问题。

原本勤快自律的人变得懒惰起来;越来越不接受管教和劝诫;注意力和好奇心只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对常识都不想去了解;只接受表扬,不反思缺点和弱项;数学能力直线下降,连基础运算都出现困难。

为此,她不得不将孩子转到年花费二十万以上的私立学校去。

而西方私立学校背后一样是成排的补课班与天价补课费,孩子们为了跨进名校门槛,照样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没日没夜泡在学习里,而这块小小的通向精英圈的平台,还是海量的金钱垒起来的,这才是西方教育的本质。

所谓快乐教育,其实只是一种西方对外部世界、上层阶级对中下层、中下层对自己的催眠。

人在一件事物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永远与获得成正比,懒惰是人的本能,青少年不可能在放任教育下学会海量的知识,只能快乐着成为平庸的大多数。

但媒体对一小撮西方顶尖人群的美化使得世人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西方盛行的“快乐教育”培养出了“西方精英”。事实上全世界都一样,“精英教育”才培养出精英,“快乐教育”只能培养的大都是工人阶级

精英教育标杆英国,基础教育差到靠中式教育模式拯救在中国家长们被留学广告洗脑,对西方教育推崇至极时,教育最出名的英国却在为本国的基础教育困境找出路,引进中国教育方式。

数学、物理、化学等大多数基础学科大都是在西方发展、兴盛起来的,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几乎都是西方面孔。但从当下现实去看,中国青少年连年在奥数等国际各种大赛中夺魁,民众都在变科学和更科学的路上。而采用西式教育模式的国家,平民的基础知识都极差极差,连基本的科学知识都怀疑,连买东西找零钱都算不清楚。

英国教育界对此进行了反思,在15年做了一次真人实验,由BBC操刀拍摄了一部发人深省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大吗?中式学校》。

实验中,英国顶级中学博航特邀请了5位上海中学老师,招纳了50名13、4岁的学生做志愿者,做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对比实验。

实验班的五十名学生一改英国松散的教学习惯,由中国老师带领,完全按照中国方式授课,穿宽大校服,做眼保健操,孩子们早起晚睡,课程排满,语数外体同修,被迫死记硬背许多知识。

这种在西方人看来如同培养军人一样的严格方式简直惨不忍睹,完全违背他们自由、人权价值观,学生们甚至因无法忍受大闹、痛哭。但一个月后,这个班变得肃穆严整,并且考出了傲人成绩。

这种结果改变了英国人的傲慢观念,承认了中式教育的优势,第二年英国政府就投资了近亿英镑给全国过半的中小学引进了上海模式和中国教材。

中国一些盲目的家长在看西方,西方的觉醒者却在学东方,这是一种尴尬而可笑的错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式教育完胜了,现实足以破除快乐教育、西式教育的迷信。

中式教育不是轻松愉快的,但最公平、最有可能改变命运学习是痛苦的,中国古人千年前就提出“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论,时至今日尤不过时。

追求自由、放纵是人的天性,但现实是残酷的,不拼命学习就无法掌握人类社会迄今积累的海量知识,无法在茫茫人海里占得一个优势位置,无法享受上层的资源,无法过安乐无虞的一生,只能在底层奔波。

人生不苦一阵子,就要苦一辈子,用十几二十几年的辛劳苦闷换余生的安稳,是个划算的买卖。

家长们希望孩子们既拥有快乐童年又拥有美好未来,其实是在做贪心又违背现实的美梦。快乐激发创造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快乐激发出的那一点点创造力放在浩然的社会里,价值低得可怜,而为了这一点点创造力牺牲的却是一个人成长与积累的过程,毁的是漫长的一生。

中式教育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课外要补课,平时少有娱乐,确实苦闷压抑,但这种付出却能架构起坚实的知识、文化基础,能为未来攒足资本。

西式教育是“掐尖”式的,高等学府一年学费低过一个中等家庭全年收入,有钱的享受顶级的资源,毕业后回到顶级的圈子;没钱的读个普通学校,毕业后找平常工作。而底层只能在最差的学校混,接触恶习、恶人,混着混着退了学,开始在社会上游荡,世代做底层。

比尔盖茨、乔布斯的创业传说,也不过是精英青少年的叛逆成就的,跑不出圈子。西方的阶层固化,从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下层想跨越阶级大山,比登天更难。

相比之下,中国的好学校都是公立的,公共教育资源密集,教育机会均等,学费人人负担得起。进入学校,学生的身家、地位就被校服掩埋,个人的才能成为唯一衡量标准,山里的孩子想与城镇的精英子女坐在同一间教室里,靠足够的努力就能实现。

这种教育让阶级壁垒成了一张油纸,每个人都有机会捅破它,凭个人能力实现阶级跃迁。世上还有比这更公平、更容易改变命运的教育环境吗?

种种现实摆在眼前,有多少家长还想在快乐教育的陷阱里躺平,用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呢?有多少人想去西方做中层甚至底层的分母呢?

中式教育是培养战士的刻薄教育,可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以知识与毅力的铠甲武装的战士才能长胜。

先吃苦、少吃苦;后吃苦、长吃苦,两种选择,两种人生,父母都该冷静斟酌,为子女的一生负责。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08:5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