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学生们在金种子菜园种植的萝卜丰收了!李建芳 摄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曾经一度被弱化甚至被遗忘的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定义。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共生共荣的?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建设传统劳作实践基地,推进“美劳共生”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美劳共生”发掘美育劳育深层教育价值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形象且生动地道出了“美”“劳”之间的联系。中国传统劳作内涵极其丰富,在劳作方式和劳作文化等方面都能挖掘出适合小学生的“美”“劳”教育元素。如农耕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业、传统食品制作等,蕴含着古老而优秀的中华美学,无论从形、神、色等艺术美的层面,还是从价值、内涵等文化美的层面来看,中国传统劳作都是中华美学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美育和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劳动教育中孕育着丰富的美育因子,劳动能发现美、培育美、创造美。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劳育美。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反过来又能激发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即以美促劳。因此,只有“美劳共生”,才能将两者更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发掘出来,并通过有效的开发与整合使之达到价值最大化。
探索传统劳作与美育融合的途径
发掘传统劳作的经典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劳作离不开独特的地域文化。南方的水稻北方的麦、东部的水产西部的草,无不承载着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辛劳与生存希望,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劳作文化。这无疑为学校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浙江衢州为例,水稻、大豆、青菜、萝卜等农作物的种植,篾箩、木工、打铁、制陶等手工活儿,豆酱制作、酸菜腌制、做麻糍焙糕等家庭劳作,很多学生家中长辈都会。将这些承载着独特地域美的传统劳作方式与成果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传统劳作中的意象、意境和意蕴之美有时很含蓄,有时很隐晦,需要渲染,更需要品味。对于小学生而言,渲染传统劳作的美可以通过观看专门制作的传统劳作影视资料直观获取,如“衢州非遗项目——邵永丰麻饼”“衢窑的前世今生”等产品都有宣传视频,也可以通过观摩体验传统劳作的过程来触动,如“开化根宫佛国体验馆”“江山耕读村劳作农场”等都是较为成熟的研学基地。“衢州诗画风光带”“龙游民居苑”等以实景与模拟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将浙西地区传统劳作的美渲染得浓淡皆宜,更是学生陶冶性情的好去处。
创新传统劳作的形式美:
“我在新湖有块地!”这是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孩子们的劳动口号。当下很多学校在校园内利用各类闲置空间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田园式模拟劳作场所,以更新颖别致的方式开展传统劳作。田园式模拟可以根据传统节气开展适合本地区的四季农事劳作,如蔬菜种植、谷物种植等。从挖地、选种到育苗、培护,再到收割、制作美食,每一个劳作时段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劳作的瞬间都是学生真实体验的审美过程。“金种子研究院”“农事博物馆”等劳动课程便是从实践中萌生而来,丰富了传统劳作课程的形式与内涵。
对于手工技艺类传统劳作,学校根据地域特色开设各类“作坊”实践基地,如制作茶叶的有绿茶坊、桑茶坊、荷茶坊等,制作陶瓷的有衢窑、银白瓷窑等,制作家什的有篾匠屋、竹炭坊等,制作特色小吃的有龙游发糕铺、江山米糕坊等。学生在这种沉浸式体验与实践中既能不断提高劳动能力,又能增强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点燃传统劳作的生命美:
有人说教育最好的模样是唤醒对美的渴望。传统劳作不管内涵还是外延,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这种美虽然不一定显现在日常感受中,却一定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深深融入每个人的生命中。“美劳共生”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时刻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即渴望发现传统劳作独特的美、体验传统劳作过程的美、创造自己向往的传统作品美。只有不断唤醒学生对美的渴望,才有劳动教育中不竭的动力。
泰戈尔说:“粗拙的实用是美的私仇。”当我们吐槽身边粗制滥造的用品时,常常会喟叹传统制品的精致与绝美已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劳作的质朴美、典雅美、简约美、古拙美无不给人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舒适感。“美劳共生”让学生在传统劳作中欣赏美、寻找美、创造美、鉴赏美,通过各感官攒聚美的体验,体会生存的内蕴与快乐,从而激发对美的追求,提升美的感受力,增强美的创造力。
健全“美劳共生”的评价体系
劳动态度关乎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品质的形成。对劳动态度的评价可以从劳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美来丰富评价内容,并采取多元融合的评价方式,即学校家庭相融合评价、静态动态相融合评价、学科教学相融合评价,达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时段的全面评价体系。
劳动技能关乎学生劳动能力的养成。对劳动技能的评价可以劳动成果的美作为衡量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成果展来进行。如迷你农博会,学生化身农民亲手制作农产品,评选出金牌农夫等;年货大街上,学生将传统工坊中制作的新年挂件和美食屋里烹制的传统小吃搬上货架兜售,评选出金巧手、银巧手等。形式多样的成果展、奇思妙想的成果奖促成了劳动技能评价的灵动多元。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副校长)
作者:崔巍青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6日第6版 版名:课程周刊·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