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读研读出价值 为就业做好准备
日期:2014-04-08 10:45  点击:187
 跨考教育讯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招生计划数,2012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为67216人,而2003年则仅为49201人,首尾年份相比,规模只扩大了36.6%。2012年硕士生招生517200人,而2003年则只有217799人,首尾年份相比,硕士生规模则扩大了137.5%。硕士生招生扩招幅度远超过博士生的扩招幅度。

毫无疑问,国家需要人才,任何情况下,人才市场永远有一定的刚性需求。高学历者不等于人才,但研究生却早已成为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把握刚性需求,具备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必要条件。此外,还需清晰的思路和充分的准备作保障,珍惜在校时间,做好必要准备。

1.专业安身立命

结合当前形势,专业人才依然是职场宠儿。国家两部委在下发招生计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大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

据统计,湖北省2011年度毕业生中,理工相关专业就业率较高,文科医学相关专业就业率较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研究生为统计学,排名前五的专业中,83%的专业为理工科专业。就业率最低的5个专业中,47%为文科类专业,30%为医学类专业,23%为理工类专业。这并不是说文科类专业就不具备专业优势,而是刚性需求较小。中国仍然是制造业大国,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强调科技引领作用,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对于技术类人才需求较多。文科类的研究生如果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也堪称职场“牛人”。

任何时候,具有专业实力的人才都将是职场角逐的优胜者。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用人机构的认可。“我一直以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是同样的专业,只是叫法不同罢了。”青岛理工大学的小罗说,自己试着报考了多个要求“电子信息工程”的岗位,结果都吃了“闭门羹”。致电招考单位,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会严格按照专业名称来审核”。同样,自动化专业不能归入“计算机类”,对外汉语专业无法被列入“汉语言类”,甚至有用人单位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属于“新闻学、编辑及相关专业”……用人单位为何要对专业设置如此严格的限制?根本原因还是希望物色到合适的人才。很多单位对专业范围的界定有自己的一套审核标准,这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不同院校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校友分布都有差异,也使得招聘方对于专业的认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种印象是行业整体意识的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改变,只能逐渐融入。

研究生要格外考虑专业选择,相对于本科生强调综合素质,硕士、博士更强调专业深度。对于这一点,打算考研(微博)的同学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增加软实力

研究生学历是一条“硬杠杠”,却也仅仅是入门标准,毕业生还需面对更复杂、更关键的考查。

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极为重要。综合能力无法量化,无法用公允价值进行衡量,因此显得十分主观,但不能否认其存在意义,以及在选才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导师们在选择学生时就带有这样的倾向,河北省中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马云龙博士介绍,为了方便做课题,要求学生在计算机、英语方面能力突出,还要写一手好字,凭经验看,字迹美观、工整的学生相对认真、利索,手术做得往往比较“漂亮”。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出身”存在“歧视”。据某省考试院一位官员介绍:“全国考研整体情况是,每所高校的研究生院都很难留住自己最优秀的本科生。北大、清华尖子生读书目标是留学(微博)海外。”以往,研究生较为稀缺,用人单位争取优质人才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而当下候选者众多,硕士学历对于某些机构已经成为录用新人的基础标准。在未能充分展示综合能力之前,用限制本科学历的方法提高标准,纯粹是从“大概率事件”考虑。相比,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外语能力、文艺特长、社会活动等对求职的影响作用更大。从市场反应来看,大部分企业都以最终学历为标准,强调本科学历的还是少数。

研究生仅能赢得入围资格,而最终的决选,靠的是长期准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综合能力的展现绝不仅停留在面试环节的几分钟。

 

 

3.增加目标执行力

现在考研的学生中主要有三种心态:一种是对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下功夫钻研;一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提高学历层次的,这类考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还有一种是没有明确意向,看着周围同学都考研,也跟着报名、要搏一把。由于考研时目的不同,之后发展方向也千差万别,带着兴趣读研的同学,踏踏实实做学问;为了工作提升的同学,忙于各种社会实践,为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作铺垫;迷茫的同学,继续着那种混沌的状态,无所事事,学习缺乏积极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3 03:44
首页 刷新 顶部